《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5大方面,22条举措:这一年,这么干

摘要:5大方面,22条举措:这一年,这么干新学期党政工作例会扩大会议部署本年度工作   本报讯(记者 杨力铮 刘飘逸)2月24日,学校新学期第一次党政工作例会(扩大)会议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楼科技报告厅举行,会议部署了本年度主要工作。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邹宏如主持,全体校领导,处职干部,机关及学院主任干事、主任辅导员参加。   校长曹一家对全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他指出,2019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百强”大学、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目标,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着力强化学科实力,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内部治理,积极改善民生,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曹一家对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进行了逐条解读,并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发展实际,对落实好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强调,要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是主线,“发展”和“民生”是核心主题,加强金盆岭校区的改造、推进A类学科建设及新一轮博士点申报工作、盘活“存量”资源等工作是重中之重,全体干部要以奋斗的精神落实完成好2019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校党委书记付宏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更加凸显,推动内涵发展还需倍加努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要积极主动,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还任重道远。   就如何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大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付宏渊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切实强化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要大力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付宏渊强调,全体领导干部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网络舆情风险、校园安全风险,维护学校的政治安全、良好形象和和谐稳定。要正确认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软、浮、虚、散”等问题,把握重点,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体系化,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要完善顶层设计,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成效,不断提升学校战略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克服管理中的“顽瘴痼疾”。   付宏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学校目前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满怀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为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年度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强特色、提内涵,不断增强学科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继续深化内部治理改革,大力提升治理能力,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五大方面】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   三、突出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   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内部治理能力。

我校挺进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50强

摘要:我校挺进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50强   本报讯(通讯员 蒋菲)2月22日,中国高等教学学会在杭州正式发布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我校排行48位,进入50强。此前,我校的排名情况为:2012-2016年排名 62位,2013-2017年排名52位。   本轮评估对34项竞赛数据从竞赛贡献和组织贡献两个方面开展评估,其中新增竞赛只计算2018年年度数据。竞赛贡献考虑“竞赛项目等级”“竞赛项目形式”“竞赛项目历史”和“竞赛项目奖项数量”四个维度,其中,在2014-2018年评估中,对原来赋分为0的参赛奖赋予一定的分值纳入评估(只计算2018年的数据);组织贡献考虑“竞赛秘书处”“竞赛承办单位”“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四个维度。在2019年度竞赛评估中,将会考虑学科竞赛拓展、延伸的内容,包括高校学科竞赛类教学成果奖、学科竞赛类教学改革论文等。   2014-2018年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进入前100的全国高校中,理工类63所,综合类25所,师范类7所,农林医药类4所,人文社科类1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6所。

我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入选湖南省首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

摘要:我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入选湖南省首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   本报讯(通讯员 文贵全)日前,校党委书记付宏渊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入选湖南省第一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2月22日,全省理论工作座谈会对12个首批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进行了授牌,全省高校仅有我校和湖南师范大学入选。   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研究中心在2018年主持承担相关的国家基金5项,省重大课题4项,省一般课题10余项。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论文4篇,在省一报一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三个天天”的湖南探索获得湖南省第二届智库十大金策优秀作品奖。在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班宣讲4次,在省内外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20余次。团队教师蓝茵茵获得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评选的“全国最美教师”。

我校14项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

摘要:我校14项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作为主持单位获一等奖2项   本报讯(通讯员 张拥华)2月27日,湖南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在长沙湖南宾馆召开。省委书记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合计获奖14项。其中,主持获奖9项,占全省获奖总数6.4%。由电气学院教授曾祥君带领的“长沙理工大学广域电网故障监控与灾害防治创新团队”,是2018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的2个获奖团队之一。土木学院教授张建仁主持的“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安全保障若干新技术”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广域电网故障监控与灾害防治创新团队”现有成员32人,其中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2人。团队旨在攻克国内外存在的电网故障快速监控、冰灾与火灾防治三大难题,目前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中国专利金奖、省部级一等奖15项。团队在自身领域的专利数位居国际第1,直接经济效益过百亿元,已成为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团队的典范。   “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安全保障若干新技术”项目,针对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过程中隐蔽缺陷难以检测、预应力损失大、安全保障不足的难题,已取得系列原创性发明成果。项目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组建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保障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沙靳江大桥等百余座桥梁的安全运营,产生经济效益1.39亿元,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校校长曹一家教授主持、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为第一申报单位的“南方新能源并网运行优化与高效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团队从规划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协同运行技术三个方面攻克了优化分散式新能源布局、提升新能源并网效率以及接入电网的经济优化调度水平等难题,显著提升了新能源的消纳水平。项目整体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已在湖南省广泛推广应用,节省电网和新能源电站建设投资2.302亿元,为我国南部地区新能源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由我校汽机学院教授龙春光主持的“高导热聚合物基网络互穿耐磨复合材料及其作为免维护轴承的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采用三维网络互穿结构通过注塑成型方法研制了多种高导热聚合物基耐磨复合材料及制品,相关产品作为免维护轴承在机械、汽车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数统学院教授周伟军主持的“大型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方程组的算法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对大型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方程组的算法设计和理论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项目组主持并完成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汽机学院副教授尹来容主持的“自卸舶超长重载输送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研发的国内首台自动折叠翻转式、自适应整体翻转式自卸舶输送机先后被主流媒体报道,并已全面产业化推广应用。   由土木学院教授盛国刚主持的“功能梯度圆柱壳线性和非线性振动及其压电主动控制”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计通学院教授王威主持的项目、交通学院副教授刘建华主持的“基于工序交验数据模型的交通建设BIM协同管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能动学院副教授李微主持的“高性能非连续材料及构件的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均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另外,我校还获参与获奖一、二、三等奖共5项,其中,黄立宏教授参与的“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岔与变分方法”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杨荣华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摘要:杨荣华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本报讯(通讯员 林朝晖)日前,我校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杨荣华教授团队受邀在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 In situ amplification imaging of RNA in living cells的综述论文。我校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卿志和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杨荣华教授为通讯作者。作者结合自身研究积累和成果,对活细胞内重要生物标记物RNA的原位信号放大成像进行系统评述探讨,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未来和趋势进行展望。该论文对促进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由德国化学会发行,是化学领域的顶级杂志,JCR一区顶级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2.102。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是细胞内重要生物分子,通过基因编码、解码、调控和表达等方式参与重要生命过程。研究表明,特定RNA分子表达水平的失衡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已成为癌症等重大疾病诊断的分子标记物。RNA分子表达水平很低,需要依赖信号放大技术才能获得其含量信息。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核酸分子具有很强的信号放大能力,但是依赖热循环处理过程,只能实现体外或细胞裂解液中核酸分子的放大分析,无法实现细胞内RNA标记物的原位放大成像。等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通过将酶和探针导入细胞内,可实现细胞内RNA分子的原位放大成像,但是该技术需要对细胞进行固定等操作,无法实现活细胞状态下的成像分析。细胞内生化物质的表达水平和存在状态与细胞生命状态紧密相关,因此,为了获得更加原位、准确的生理病理信息,发展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活细胞状态下RNA分子的放大成像分析十分必要。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094次访问,全刊已有637054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