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第01版:要闻

5大方面,22条举措:这一年,这么干

摘要:5大方面,22条举措:这一年,这么干新学期党政工作例会扩大会议部署本年度工作   本报讯(记者 杨力铮 刘飘逸)2月24日,学校新学期第一次党政工作例会(扩大)会议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楼科技报告厅举行,会议部署了本年度主要工作。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邹宏如主持,全体校领导,处职干部,机关及学院主任干事、主任辅导员参加。   校长曹一家对全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他指出,2019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百强”大学、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目标,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着力强化学科实力,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内部治理,积极改善民生,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曹一家对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进行了逐条解读,并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发展实际,对落实好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强调,要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提高内部治理水平是主线,“发展”和“民生”是核心主题,加强金盆岭校区的改造、推进A类学科建设及新一轮博士点申报工作、盘活“存量”资源等工作是重中之重,全体干部要以奋斗的精神落实完成好2019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校党委书记付宏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更加凸显,推动内涵发展还需倍加努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要积极主动,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还任重道远。   就如何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大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付宏渊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切实强化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要大力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付宏渊强调,全体领导干部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网络舆情风险、校园安全风险,维护学校的政治安全、良好形象和和谐稳定。要正确认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软、浮、虚、散”等问题,把握重点,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的体系化,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要完善顶层设计,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成效,不断提升学校战略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克服管理中的“顽瘴痼疾”。   付宏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学校目前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满怀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为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年度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强特色、提内涵,不断增强学科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继续深化内部治理改革,大力提升治理能力,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五大方面】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   三、突出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   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内部治理能力。

我校挺进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50强

摘要:我校挺进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50强   本报讯(通讯员 蒋菲)2月22日,中国高等教学学会在杭州正式发布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我校排行48位,进入50强。此前,我校的排名情况为:2012-2016年排名 62位,2013-2017年排名52位。   本轮评估对34项竞赛数据从竞赛贡献和组织贡献两个方面开展评估,其中新增竞赛只计算2018年年度数据。竞赛贡献考虑“竞赛项目等级”“竞赛项目形式”“竞赛项目历史”和“竞赛项目奖项数量”四个维度,其中,在2014-2018年评估中,对原来赋分为0的参赛奖赋予一定的分值纳入评估(只计算2018年的数据);组织贡献考虑“竞赛秘书处”“竞赛承办单位”“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四个维度。在2019年度竞赛评估中,将会考虑学科竞赛拓展、延伸的内容,包括高校学科竞赛类教学成果奖、学科竞赛类教学改革论文等。   2014-2018年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进入前100的全国高校中,理工类63所,综合类25所,师范类7所,农林医药类4所,人文社科类1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6所。

我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入选湖南省首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

摘要:我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入选湖南省首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   本报讯(通讯员 文贵全)日前,校党委书记付宏渊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传播研究中心”入选湖南省第一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2月22日,全省理论工作座谈会对12个首批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进行了授牌,全省高校仅有我校和湖南师范大学入选。   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研究中心在2018年主持承担相关的国家基金5项,省重大课题4项,省一般课题10余项。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论文4篇,在省一报一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三个天天”的湖南探索获得湖南省第二届智库十大金策优秀作品奖。在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班宣讲4次,在省内外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20余次。团队教师蓝茵茵获得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评选的“全国最美教师”。

我校14项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

摘要:我校14项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作为主持单位获一等奖2项   本报讯(通讯员 张拥华)2月27日,湖南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在长沙湖南宾馆召开。省委书记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合计获奖14项。其中,主持获奖9项,占全省获奖总数6.4%。由电气学院教授曾祥君带领的“长沙理工大学广域电网故障监控与灾害防治创新团队”,是2018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的2个获奖团队之一。土木学院教授张建仁主持的“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安全保障若干新技术”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广域电网故障监控与灾害防治创新团队”现有成员32人,其中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2人。团队旨在攻克国内外存在的电网故障快速监控、冰灾与火灾防治三大难题,目前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中国专利金奖、省部级一等奖15项。团队在自身领域的专利数位居国际第1,直接经济效益过百亿元,已成为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团队的典范。   “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安全保障若干新技术”项目,针对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过程中隐蔽缺陷难以检测、预应力损失大、安全保障不足的难题,已取得系列原创性发明成果。项目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组建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保障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沙靳江大桥等百余座桥梁的安全运营,产生经济效益1.39亿元,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校校长曹一家教授主持、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为第一申报单位的“南方新能源并网运行优化与高效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团队从规划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协同运行技术三个方面攻克了优化分散式新能源布局、提升新能源并网效率以及接入电网的经济优化调度水平等难题,显著提升了新能源的消纳水平。项目整体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已在湖南省广泛推广应用,节省电网和新能源电站建设投资2.302亿元,为我国南部地区新能源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由我校汽机学院教授龙春光主持的“高导热聚合物基网络互穿耐磨复合材料及其作为免维护轴承的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采用三维网络互穿结构通过注塑成型方法研制了多种高导热聚合物基耐磨复合材料及制品,相关产品作为免维护轴承在机械、汽车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数统学院教授周伟军主持的“大型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方程组的算法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对大型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方程组的算法设计和理论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项目组主持并完成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汽机学院副教授尹来容主持的“自卸舶超长重载输送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研发的国内首台自动折叠翻转式、自适应整体翻转式自卸舶输送机先后被主流媒体报道,并已全面产业化推广应用。   由土木学院教授盛国刚主持的“功能梯度圆柱壳线性和非线性振动及其压电主动控制”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计通学院教授王威主持的项目、交通学院副教授刘建华主持的“基于工序交验数据模型的交通建设BIM协同管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能动学院副教授李微主持的“高性能非连续材料及构件的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均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另外,我校还获参与获奖一、二、三等奖共5项,其中,黄立宏教授参与的“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岔与变分方法”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杨荣华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摘要:杨荣华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本报讯(通讯员 林朝晖)日前,我校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杨荣华教授团队受邀在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 In situ amplification imaging of RNA in living cells的综述论文。我校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卿志和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杨荣华教授为通讯作者。作者结合自身研究积累和成果,对活细胞内重要生物标记物RNA的原位信号放大成像进行系统评述探讨,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未来和趋势进行展望。该论文对促进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由德国化学会发行,是化学领域的顶级杂志,JCR一区顶级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2.102。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是细胞内重要生物分子,通过基因编码、解码、调控和表达等方式参与重要生命过程。研究表明,特定RNA分子表达水平的失衡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已成为癌症等重大疾病诊断的分子标记物。RNA分子表达水平很低,需要依赖信号放大技术才能获得其含量信息。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核酸分子具有很强的信号放大能力,但是依赖热循环处理过程,只能实现体外或细胞裂解液中核酸分子的放大分析,无法实现细胞内RNA标记物的原位放大成像。等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通过将酶和探针导入细胞内,可实现细胞内RNA分子的原位放大成像,但是该技术需要对细胞进行固定等操作,无法实现活细胞状态下的成像分析。细胞内生化物质的表达水平和存在状态与细胞生命状态紧密相关,因此,为了获得更加原位、准确的生理病理信息,发展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活细胞状态下RNA分子的放大成像分析十分必要。

第02版:专版

  • (空)
  • 第03版:专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实施卓培计划,培养卓越学生

    摘要: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实施卓培计划,培养卓越学生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深入实施“六个阳光提素质,专业实践强本领,国际交流拓视野,校企合作促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注精神、担当意识、健康体魄的卓越学生。   以“阳光讲坛”“阳光锻炼”“阳光悦读”“阳光公益”“阳光拓展”“阳光科创”为主体的六个阳光提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将社会需要、学科优势与公益服务相结合,持续开展“蜂巢”精准扶贫、“四好农村路”交通调研、“农家学舍”等志愿服务活动,获评2018年湖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拓宽学生国际交流视野,选派52名学生分赴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开展了访学交流、课程学习、科研实验、工程调研、志愿服务等国际交流活动,以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发展,承办中交PPP班和卓越中交训练营、与中交三航局联合组建校园俱乐部,与广西路桥、浙江交工、湖南路桥、德邦物流等企业合作共建专业竞赛类品牌活动,探索全领域产教学融合新模式。

    土木工程学院: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摘要:土木工程学院: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土木工程学院着力构建具有土木特色的立体化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新机制实现学风新建设,获取学风建设新成效。  以目标牵引破解学风建设动力机制。制定三级目标导向,分解指标责任,学院、年级、学生班级三个层面共同打造“励学土木”,分层制定学风建设目标,并分层落实。以考核驱动打造学风建设激励机制,内在激励与外在考核结合,大力开展学风主题活动、分年级分层次教育、榜样激励、学业规划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举办“云影漫谈师生读书会”“院长午餐会”,将考核结与班级评奖指标、学生发展评价挂钩。以“四位一体”健全学风建设运行机制。发挥辅导员、专任教师、学生家长、优秀学长的合力作用,将教师党员为本科生开展学术讲座的情况纳入教师党支部考核,修订了《教师本科理论教学工作量与学生到课率、听课率挂钩的实施办法》等。以制度干预构建学风建设保障机制,将制度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保障,以管理促学风,加强对违纪处理结果的运用。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以“匠心学堂”为平台打造三全育人新模式

    摘要: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以“匠心学堂”为平台打造三全育人新模式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遵循“专业教育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实现紧密耦合”育人理念,以“匠心学堂”为平台构建“通识教育+生涯教育+实践育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努力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贯通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融通。  创设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灵活设置学堂教室、团体成长辅导室、考研自习室等。扎实育人举措,大力推进自我发展的养成教育,积极举办匠心学堂活动,按照文化传承、社会发展、文学艺术和学生成长四个类别,共开展46期通识讲座,参与活动人数超3000人次,并自动生成学生成长轨迹,以通识教育助学生“精神成人”。朋辈教育互助成长,组织朋辈课堂18期,举办高数小课堂交流会160次,读书分享会20场,总参与人数超1000人次。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建立改革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企业开放日+朋辈课堂”方式,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与专业兴趣,促进教师改革源动力。2018年,共组织团体生涯辅导24场,开展专业导学课5场,举办企业开放日6场,总参与人数超1300人次。

    水利工程学院:以专业社团为依托,开展院系“大思政”实践探索

    摘要:水利工程学院:以专业社团为依托,开展院系“大思政”实践探索   水利工程学院依托“大禹之子”专业社团为平台,开展院系“大思政”的实践探索。以“大禹之子”平台汇聚资源、辐射育人,推动社团价值型导向、工程化建设、项目化实施、创新型发展,在专业教育、学术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中建构“一点多星”院系大思政格局。  统合学院文化、志愿精神和家国情怀,凝聚专业社团价值型导向,形成以责任担当为核心,以服务、奉献为体现的大善大德和大情怀社团文化;紧扣立德树人、绿色发展战略的时代命题,凝聚全员育人力量,形成齐抓共育的“全员化”管理机制,全面结合的“全方位”协同机制,多维参与的“全领域”工作机制;推进专业社团建设全过程育人,实施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统筹规划、分类开展的“一十百千”工程,扩容育人辐射力;织就全域网络,履行四大职能,丰富育人容纳力。  2018年,“大禹之子”社团先后获评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活力团支部”“大禹之子”的育人成效显著。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立足“德能相长”,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摘要: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立足“德能相长”,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以“辅导员+专业老师”、“学校+企业”、“学校+家庭”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人文素养融入专业教育、能力提升融入专业教育,培育长理特质人才。  汇集育人主体,发挥育人合力。学院每年举办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带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成立全国首支西藏电力社会实践队,并在周末开设科技创新训练班,从企业聘请89人兼任指导教师与成长导师。贯通育人过程,赋予仪式感与使命感。探索贯穿学生大学四年育人体系,将第二课堂活动变成思想政治教育课,覆盖面达100%。覆盖育人空间,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家校合力、校企协同、学教联动、课内外互补的延伸育人机制。  十大育人成效凸显,“课程+竞赛+基地”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更清晰,连续四年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上获奖;学生党建 “有为”“有味”,“网络E家”微平台全年发布微文3100条,阅读量754489,出版党建专著《菁菁校园党旗红》。中国教育报专栏报道学院育人成效,电气1405班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丁丹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018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36.53%。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做好“绣花功夫”深化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

    摘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做好“绣花功夫”深化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做好“绣花功夫”的精神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学院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思想引领、生活帮扶、成长服务“三大工程”服务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立我校第一支“一带一路”志愿服务团,暑假赴新疆地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生活帮扶,关心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对其在困难补助、奖助学金评选方面给予倾斜;已连续两年为贫困学生购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对其开展成长辅导、学业帮扶和精准就业指导。  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理想信念显著增强,主动担任主要学生干部职务。学习成绩显著提升,74%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中获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获得“挑战杯”全国银奖、“互联网省赛”三等奖,并获得“长理十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经济与管理学院:立足四大讲堂,在增长知识见识下功夫

    摘要:经济与管理学院:立足四大讲堂,在增长知识见识下功夫   经济与管理学院狠抓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经典研修学堂”“巾英成长学院”“职业与人生大讲坛”“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打造“经典”“精彩”“经验”“精准”的学生文化品牌。  构建“经典研修学堂”,积极响应习总书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号召,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上厚植经典文化。通过名家辅导、阅读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资本论》,让学生回归专业经典、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素养;构建“巾英成长学院”,提升学院女生就业力。通过礼仪、色彩、表达、交际等讲座、沙龙或模拟招聘等活动提升女生就业能力和信心,让女生通过“专题授课+社会实践+行业、职业锻炼”三个模块的系统打造实现高质量就业;构建“职业与人生大讲坛”,促进学生就业发展。邀请知名校友、行业专家等成功人士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等14期。构建“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加强财会学生专业提升,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受邀学者捐出讲座劳务费,成立财会学生助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构建“三大体系”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摘要: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构建“三大体系”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构建“三大体系”,即以计算机类学科专业为根基,以专业文化、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平台为基础的引领支撑体系;以细化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以服务好第一课堂为出发点的教师、学生考核激励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2018年学院在全国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中荣获金奖,团体总分位居全国第三;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计算机语言学大会、湖南省第十一届研究生创新论坛“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新技术”分论坛、湖南省第二届物联网应用创新竞赛,总参与人数首次突破2600人次;培育了全国优秀大学生、“中国好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邹勇松同学,省委书记杜家毫、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张文斌等领导来校看望慰问,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全国掀起学习邹勇松同学先进事迹的热潮。

    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狠抓学风再上台阶

    摘要: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狠抓学风再上台阶   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实施“课堂革命”,将建设优良学风为重点,从拓宽激励渠道、重点突破、制度创新多个方面促进学院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拓宽奖学金激励渠道。学院设立10万元企业奖学金,改革以往单一奖励模式,对学业进步生、四六级最高分获得者、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和文体人才进行奖励,扩大奖励覆盖面,得到资助企业与学生的支持和认可,营造了良好的促学氛围。以学生考研为重点突破。学院以学生考研为重点抓手,做到考研动员全覆盖、全过程指导、全方位助力,开展的“纸笔有情、助力考研”活动受考研学子热捧。全院形成浓郁的考研氛围,实现报考率、录取率三连涨,2019届报考率达55%,2018届录取率高达28.4%。推行上课打卡制度,为每个班级配发指纹打卡机,严格落实手机袋使用。通过微信考勤群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及时教育引导缺课学生,有效遏制迟到、早退、缺课等情况,大幅提升到课率,奠定了坚实的课堂质量基础。2018年上学期学生到课率排名全校第二,2018年下学期连续3个月排名全校第一。

    数学与统计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中心工作法”

    摘要:数学与统计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中心工作法”   数学与统计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养成教育、学风建设、素质提升、就业服务为学生工作基本点,推进“中心工作法”。  围绕“养成”基本点,培养文明人。坚持细节培养从军训抓起,日常管理从每一张假条抓起,磨砺精气神从每天晨练抓起,将养成教育落到最细微处。围绕“学风”基本点,培养学习人。通过抓关键少数,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通过抓学习管理,扶弱补强,确保全覆盖;通过抓考风考纪,学风面貌大为改善。围绕“素质”基本点,培养全面人。坚持坚持思想引领,培养学生过硬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竞赛搭台,采取导师制对学生学科竞赛进行辅导;坚持文化涵养,打造精品文化讲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围绕“就业”基本点,培养竞争人。深度推进“专业+学工”协同育人,形成师生共同体,为学生提供精准导航;与多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生实习项目化、实操化、与市场对接无缝化。一年来17人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同比增长8.5倍;学生就业率同比增长20%,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构建双创体系,打造科技物电

    摘要: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构建双创体系,打造科技物电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以建设“科技物电”为核心,积极构建“四个面向、四个提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  采取学工教务联动、开设创新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制定系列措施,有效激励全员育人,举办创新课堂讲座20余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建立“四型四通”创新创业实践培训体系,创新性将基地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学年的阶段相结合,新投入30余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实现了师资队伍上新台阶、建设经费有新投入、实训质量有新提升、创新项目有新增长。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训赛结合”打造竞赛集群,打造的“物电杯”成为全省大学生学科竞赛品牌。注重“学生学科竞赛团队”建设,对标“双创”竞赛,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通过举办首届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引入行业引领,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充分调研,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学院学生共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31项,其中国际级奖励1项,国家级奖励12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5篇,ESI论文4篇。申请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德“材”结合育新人

    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德“材”结合育新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学、教联动、德“材”结合育新人的学生工作特色。  德育为先,紧贴学生做德育工作。学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四栏三坛二班一会”,从“十九大精神”等新思想的理论传播到“正三观”的理解与分析,从针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到普及性的的礼仪素养教育,从校内学习分享延伸到校外实践交流,从辅导员到学院党政领导,深入学生宿舍、班级、课堂与学生面对面、键对键、时时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宣传教育。学生紧密联系个人事业发展与服务国家需要,2018年毕业生中有2名党员报名新疆公务员,1人选调。学院德育工作的经验,受多家外媒宣传推广,并接受湖南教育政务网的在线访谈。  “材”能为重,实施学业发展教育全程导师制。学院按1:5的师生比配备导师,每两周至少进行一次学业指导活动,规定六大导师职责,贯穿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彰显专业教师的育人初心与思政协同。2018年,在学业发展教育全程导师指导下,考研录取率28.86%,居全校第一,获全国“挑战杯”铜奖等奖项,获批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团队。

    建筑学院:夯实基础 突出主题 扎实做好育人工作

    摘要:建筑学院:夯实基础 突出主题 扎实做好育人工作   建筑学院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根据建筑学子特征及成长成才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夯实基础,突出主题”,培养“有梦想、有情怀、有使命、敢担当”的建筑人。  通过走进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引领学生,夯实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将学生思想引领提升教育做深做透。充分发挥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和干部五支队伍的作用。走进学生内部,关心学生,以感情支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先进思想引领、转化、提升他们,将学生日常管理抓实抓牢。  分年级开展主题教育。在大一新生中,开展“梦想”主题教育,帮助他们树理想,明志向、确目标;中间年级(大二、大三、大四),突出“能力素质”主题教育,让中间年级学生增长了见识、增长了能力,提升了气质。高年级(毕业生),突出“情怀”主题教育,让毕业生有责任、有担当、有胸怀。分年级根据学生具体需要开展精细化的主题教育活动,突出侧重点,综合进行。

    文法学院:专业实践服务蕴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育时代新人

    摘要:文法学院:专业实践服务蕴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育时代新人   文法学院将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深度融合,依托我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润心成长辅导室、湖南省非遗研究培训基地和许磊校友奖学金等平台,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日常,在军训、党校开班仪式、升旗观礼仪式及各级会议中,集体诵读传统文化精品;每周五进行诗文吟诵和经典阅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以文化讲堂和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用文学之美、国学之美、非遗之美、志愿服务之美等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以汉字听写大赛、国学知识竞赛、湖湘大学堂·云鼎文化大讲堂、《云影湖畔》、非遗匠心课堂等品牌,展现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层魅力,提升学生文化品味和家国情怀。  将非遗传承保护作为思政教育新载体,组织来自2个国家、5个学院的近50名师生分赴省内8个市县进行暑期调研,立足实践育人,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彰显文法青年风范。

    外国语学院:聚焦人才培养,创新学工模式

    摘要:外国语学院:聚焦人才培养,创新学工模式   外国语学院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紧密围绕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渗透融合至学生工作模式,探索形成紧密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外国语+”学生工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外语专业能力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每年举办英语竞赛、英语演讲赛、等系列专业活动,与交通学院合办国际招投标竞赛。2018年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1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9篇,均创近10年最好成绩。聚焦外语应用能力构建教育管理载体体系,全面营造学英语用英语的浓厚氛围,在学生入党、日常通知、学生活动、主题班会、报告讲座中均采用中英双语。聚焦外语实践能力构建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每年暑假组织“翻译医生”等社会实践活动,80%以上的学生深入民俗文化区、特产生产区等开展调研,撰写翻译报告。与全球最大印刷包装企业裕同集团等4家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预就业”,争取暑假带薪实习机会。与海外孔子学院共同培养“文化摆渡者”,2018年派9名学生到海外工作,推动学生国际化就业率达15%。

    设计艺术学院:以“双馨三艺”实践育人模式开创美育新局面

    摘要:设计艺术学院:以“双馨三艺”实践育人模式开创美育新局面   设计艺术学院持续探索分层次、多维度的“双馨三艺”美育实践育人模式,将美育工作融入育人工作。  以美寓德,培养德行双馨。实施“双馨工程”,以重大、传统节庆日加强教育,打造节日文化产品,提升制度美、管理美、纪律美。以美育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巧手艺行”行动,打造校园美育文化,鼓励“艺术尖子”乐于展示,举办主题画展、文化讲座、文创设计大赛等文化活动等数十场,吸引观众2000人次;以美促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开展“余香艺心”行动,打造“兿力量”新媒体,全年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留守儿童之家活动20次,被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26次。以美启真,培养学生创新力。开展“筑梦艺路”行动,通过专业竞赛、专业工作室、专业社团、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浓郁专业学术氛围。举办16期“成长故事汇”,邀请优秀学生、优秀校友分享。2018年学院学生共获得国际级奖项9项,国家级132项,省级359项,取得专利60项,连续4年获得国际红点奖。

    国际学院:构建“引、塑、育、促”的“四位一体”学风建设机制

    摘要:国际学院:构建“引、塑、育、促”的“四位一体”学风建设机制   国际学院狠抓学风建设,通过榜样激励、行为养成、学业帮扶、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学风建设机制。  用思想引领体系“引”,构建动力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榜样力量、名师讲堂、学长经验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用行为养成活动“塑”,构建养成机制,引导学生自律向上。探索“寝室—小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集体自习、“脱机”课堂、领导听课、学业预警、违纪处分、保障出勤等措施促进行为习惯养成。用学业帮扶活动“育”,构建帮扶机制,实现学生互帮互学。抓实班风,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开设“学业辅导室”“寝室小课堂”,举办“学霸笔记”分享、四级备考、“1对1”等帮扶活动。用实践教育活动“促”,构建发展机制,指导学生实践成长。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广泛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将专业特色、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人理想结合,开展工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中外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将专业知识学习帮扶融入汉语角和英语角。

    城南学院:深化“5+1+2”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城南学院:深化“5+1+2”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城南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始终坚持全面、注重特色、以人为本,深化“5+1+2”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以实习基地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预就业”基地建设,2018年组织372名学生到基地开展工程实践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学院及时跟踪实习效果实地检查督导。以实践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学院2009年成立“麦田守望者协会”,10年来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活动,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2018年学院组织队伍深入5个贫困村为187名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红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引起社会积极反响。以学科竞赛活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学院根据专业特点,构建“院—校—省—国”四级递进参赛模式,形成以老生带新生、专业老师指导、辅导员组织管理的协同组织培养模式,培育多支学生参赛团队。2018年学生参赛成绩突出,在各类学生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3项、校级奖21项。(学工部 任志祥 整理)L

    第04版:校园

    这个“ 年 ”,有韵味

    摘要:这个“ 年 ”,有韵味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法。寒假已经结束,春节的余温还没有完全褪去,年味可能还在你心中久久地荡漾。让我们看看这个春节,身边的小伙伴们是怎么过的。   团圆,团住一个家   能动学院的文茜同学每年都会回到家乡过年,虽然年味渐渐变淡了,但是全家人的团聚让他觉得这才是过年。   据文茜回忆,小时候,村里的许多乡亲选择出外打工,有的人会选择就近发达省市就业,有的人甚至会到离家千里的地方去谋生计。但是每到寒冬腊月春节将至时分,就仿佛吹响了“年”这个集结号,召唤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除夕夜,大家一起围坐在电暖桌旁,畅谈这一年或喜或悲的经历,感受着家的温暖。   “现在回家已经不是过年的唯一选择了,有人会选择旅行过年,有人会想要赚‘双工资’补贴家里……但我依然会选择过年回家,陪伴日益变老的爷爷奶奶。”文茜诚恳地说。现在过年,村里已经不复往日的热闹,空荡荡的院子只能静静怀念往日老人小孩其乐融融的喧哗。少有的回家过年的人,也不像从前那般兴奋地凑在一起,而是各自隔开一段距离,低头专心刷自己的手机。   然而对于文茜而言,这些变化并不造成什么困扰。“大家所说的年味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家人团聚,这才是最无可替代的年味儿。”文茜这样说。每到过年时,他会陪在长辈身边,听他们讲述从前的故事。听着这些经历,文茜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翻腾,大潮浩荡。每次与长辈相伴,他都能感受到无穷的趣味。   有一次过年时,文茜的爷爷刚做完手术,还在留院观察。家里人轮流去照顾爷爷,而奶奶则一直守在爷爷身边,不愿离开。“在我照顾爷爷的时候,奶奶就在我旁边,给我讲她和爷爷相遇的故事。”上一辈的故事,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却依旧未改那一份深情。他被爷爷奶奶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更下定决心,以后要多花时间来陪伴长辈。   “平日里与亲人相处的时间本就不多,过年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将相隔千里的人聚在一起。”文茜坦言,与家人团圆,就是自己眼中不变的年味儿,也是最有滋味的一种庆祝方式。   传承,年的老味道   交通学院的董佳勋同学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长沙人,提到过年的习俗,他便头头是道地讲了起来,仿佛有说不尽的春节故事,故事里悄悄藏着的是他对家乡难舍难分的眷恋。   在董佳勋印象中,过年的味道,是一碗味道浓郁的发肉,是隔着很远便悠悠飘过来的勾人香气。每当快过年的时候,老人们便会精心准备食材,提前将面粉和鸡蛋搅拌好,只为做出最香的发肉。“能吃到爷爷做的发肉,是小时候的我一年中最期待的事。”说到此处,他神情飞扬,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年前除了准备年货,在长沙人眼中很重要的一码事便是理发。这讲究的是新的一年要洗心革面,从头开始。“在老长沙,老班子规矩,新春忌动刀剪,尤其忌讳新春理发。”在董同学看来,传统习俗不是可以随意舍弃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代代呵护,发扬光大的中国特色。   令他记忆最深刻的过年习俗是“送亮”,指的是大年三十那天下午,整个家庭一起去先辈的墓前点上烛光。等到傍晚太阳下山,月亮升起,董佳勋站在院落里眺望四方,看见远处的群山中有星星点点,闪闪入目,烛光与月光交相辉映,不觉勾起他对先人们的无限怀念。   “习俗是一个地区特有的,千百年历史的浓缩。它已经走过了这么长的路,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断掉。”面对许多人淡化年俗这一行为,董佳勋痛心地说。传承习俗,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毕竟,知道来时的路,才能更好地奔向前方。   探寻,苗乡年的热情   “我一直希望做一个关于乡村风土人情的人文调查,通过网络我了解到了这些村落,正好趁着过年这样一个最能展现民风民俗的时间去实践。”设计艺术学院石龙伍同学花了近一周时间,去到了贵州省丹寨县的卡拉村、送陇村、排结村,切身感受当地苗族人民质朴的过年生活。   石龙伍发现苗乡过年和自己家过年有着不一样的风味。春节时期,村民会集资举办为期七八天的春运会,期间会举行各种活动,比如斗鸡比赛、刺绣比赛、芦笙比赛……甚至还有斗狗比赛。   “大家会穿着精美的民族服饰,一起跳锦鸡舞、一起唱民歌。”关于苗乡过年跳锦鸡舞的原因,石龙伍说:“据流传,锦鸡为苗族人带来了食物种子,让苗族人民得以繁衍生息,所以他们会模仿锦鸡的形态,通过唱歌和跳舞,表达自己感恩之情、期盼来年风调雨顺。”   淳朴善良的苗族人过年不仅年味十足,让石龙伍感受到了别开生面的社会风貌,而且更让他深刻的是当地人的热情、质朴和本色。“村民们知道我在做社会实践,为我提供了免费的食宿。当地其实是比较贫穷的,但乡亲们还是把最好的菜摆出来招待我,时不时问我是否吃得惯。”他回忆。   调查结束后,石龙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总结成了一份实践报告,或许是觉得自己的文字无法完全表达传承了千年的古老风俗的悠长、当地村民像大山一般的质朴,“可惜文采不怎么样。”完成了5364个字的实践报告后,他有些惋惜地说。 (学生记者 杨诗峻 孟凡佳 彭璐)

    【青春展台】外国学生在长理

    摘要:【青春展台】外国学生在长理   2018年12月,我校参与共建的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孔子学院成功获批,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和中国文化传播事业的又一成就。我校多年来坚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战略,在“走出去”的同时,也不断“引进来”。在校园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不同发色、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他们在长理校园里,和中国老师、朋友们都有着哪样的故事呢? 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是我的幸运”   来到中国已经四个多月的孟加拉国留学生萨利姆仍清晰记得,当他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内心发出的感叹:“Wow! This is China! Great!”   “我到中国乘坐地铁时才发现,所有的行李都需要安检,车票也会被回收重新使用,而不是像我们国家一样被丢进垃圾堆。”萨利姆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充满向往,也特别庆幸自己能到中国读书,“我一直特别羡慕中国人民,羡慕中国人能生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国度,这是美国等国家无法做到的。”   初次来到中国的萨利姆有着和其他外国友人一样的困难:与中国人存在交流障碍。但这并不影响他认识新朋友,罗斯便是他主动结识且交情很深的一位中国好友。“有一次我父亲给我寄包裹,可我不知道能在哪里领到,罗斯听了二话没说就去驿站帮我拿,并且专门到宿舍转交给我。”萨利姆因此对中国朋友充满感激。   除了天气、交通、美食、人,萨利姆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留学生的民间音乐课上,他在民乐老师的讲解下,认识并了解了许多以前没见过的乐器,“来到中国之前,我从没有想过有这些美丽的乐器的存在,真的很奇妙。”   制度的安全完善,人们的热情友好,文化的厚实丰富,是中国、长沙,乃至长理带给萨利姆最深刻的印象。“能来到中国长沙留学,是我的幸运。”萨利姆说。 中国学生:中外审美差异大   在读大学之前,城南学院的赵明同学从来没有想过,他可以认识这么有趣的外国朋友,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更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夸赞为“最完美的身材比例”。   赵明通过的学校社团活动,认识了国际学院的两位外国同学。他经常向他的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文化、人文地理。在他教他们用中文说“你好,小姐姐/小哥哥,请问这个怎么用?”的同时,外国朋友也会向他介绍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聊一聊大家共同的生活苦恼等等。“虽然他们说中文还不是很熟练,有时候音调会显得有点怪异,但我能感受到他们都在很努力地表达,能说出来就已经很棒了。”   在赵明的印象中,外国朋友都比较“好动”。他们喜欢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时而夸张,时而幽默,并且面部表情也很丰富。令赵明印象最深的一次趣事是有一次,他和一位外国朋友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广场散步时,他的外国朋友居然随着音乐的伴奏,和大爷大妈们即兴来了一段广场舞。“我开玩笑说这‘太low了’,他特别严肃地告诉我‘No.5This5is5Chinese5culture.’”外国朋友的严肃,让赵明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赵明自嘲说,自己比较黑,也有点胖,但这恰好是他的孟加拉国朋友们崇尚的审美。“所以我经常被他们夸说有一个完美的身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看来我是时候去孟加拉走一趟了。” 长理老师:学生的成长是最大的欣慰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这句话对于数统学院的辅导员丰静来说尤其意味深刻。她刚参加工作时,曾经带过一群非洲学生,大家朝夕共处、感情深厚,就像亲人一样。所以在学生毕业时,丰静和他们约定三年后要给彼此寄一封“家书”。   毕业以后,学生们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与长时间分离的老师慢慢减少了联系。但是,当他们收到那封由中国老师寄给他们的、承载着三年前约定的“家书”时,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思念。   非洲学生白雅收到老师的来信特别惊喜,回信道:“在中国我学了好多东西,我相信我会把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做最好的自己。”   非洲学生们非常刻苦,愿意为了自己的未来努力付出。看到自己的学生通过自己在中国的学习,归国后有了更好的生活,对丰静来说是最大欣慰。 (学生记者 蒋展鹏 李好 冯世方)

    【云影之声】话题:新学期 新期待

    摘要:【云影之声】话题:新学期 新期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学期新面貌,随着同学们拖着行李箱陆续返校,长理校园又充满欢声笑语。长理学子对新的学期有什么展望呢?      外语学院学生张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019年,我希望拥有简单的生活。除却正常的上课时间,闲暇之余也会接着练吉他。总的来说希望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探求自己内心的需求。如果用一句古诗词来形容的话,大概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吧。这种状态是十分自由惬意的。   土木学院学生白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019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备考研究生,希望自己可以踏实努力地去迎接备考的这一年,这一年也许很艰难,但我已下定决心用自己的拼搏和汗水换取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   汽机学院学生孙万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新的一年里,新的一学期中,我不甘愿做一个“蓬蒿人”,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能颓废,我想要继续努力,投入到自己所爱的学业中,但与此同时我应心胸开阔,保持一颗平常心。   化学学院学生陈湘梅:“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成功是需要准备的,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鸟如果想要飞的更高,必须先振动翅膀,才能有动力翱翔在天空!人如果想要上进,获得成功,必须先读书,才能有资本成功!作为一个大一学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目标!   经管学院学生杨俊卿:“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作为一个女孩子,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漂亮又自信的人。外貌虽说不是首要的决定因素,但是也是现代人非常看重的一项标准。这也并不是说“颜值即正义” 这般的神化,而是换一种更加全面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外貌这件事。在新的一年里,我也即将毕业走进社会,所以更加需要管理自己的外貌,包括身材、穿搭、妆容等。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地管理自己,做一个美丽又自信的人! (学生记者 陈慈文 郭帅 郭倩)

    【光影记忆】

    摘要:【光影记忆】   不论身在哪里,不论要几经周折,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向你奔去。

    【光影记忆】

    摘要:【光影记忆】 原来你在等我回家!

    【光影记忆】

    摘要:【光影记忆】 红旗升起,梦想升起!

    【光影记忆】

    摘要:【光影记忆】 认真听讲,是你最美的模样。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学期心理咨询服务安排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学期心理咨询服务安排   各位同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日常心理咨询服务已开始了。两校区的心理咨询室周二至周日下午,周一至周日晚上开放,欢迎同学们前来咨询,我们愿以热情的态度、专业的精神细心聆听您的心声、轻解您的心结!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安排如下: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3284次访问,全刊已有641686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