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第01版:要闻

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摘要: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我校师生欢度国庆并热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 10月1日清晨,学校组织师生在云塘校区和金盆岭校区分别举行升旗仪式。图为云塘校区升旗现场。(张鑫宇/摄)   ▲ 师生们一同挥舞着手中的红旗,一起歌唱爱国歌曲,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图为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和师生一起大合唱。(刘飘逸/摄)   ▲ 升旗时,现场师生挥动着手中国旗,齐声高唱国歌,深情地表达对祖国的爱意。图为校长曹一家在金盆岭校区升旗台前和师生一起唱国歌。(丁力/摄)   ▲师生们在云塘校区大会堂、金盆岭5教大礼堂集中收看庆祝大会直播,各学院也纷纷组织本院师生集中观看。图为云塘校区观礼现场。(刘飘逸/摄)   本报讯(记者 李潇玲 学生记者 孟凡佳 邱巧怡 钟瑜 李汶洁)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庆祝大会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等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当日,我校组织师生在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升国旗、奏国歌、唱红歌、集体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和阅兵式、群众游行盛况直播,共同为祖国庆祝生日。   校党委书记付宏渊、校长曹一家等校领导与师生一同观礼。付宏渊在观礼后表示,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亿多中国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正逐步成为现实。教育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任,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育人之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学生增强使命担当,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希望广大青年学子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学习,更好地传承砥砺奋进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国庆假期间,全校沉浸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欢快而热烈的气氛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阅兵式、群众游行、联欢活动等成为长理师生谈论的热点话题,师生们纷纷表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鼓舞了每个人的信心,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大家将在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里矢志奋斗,用实际行动彰显爱国情怀。   为祖国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当李克强总理说全体起立,国歌响起时,我感觉自己所有的细胞都在颤抖。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看阅兵,更有仪式感,更能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物电学院洪洁同学在大会堂和老师同学们一同观看阅兵,她觉得当国旗升起时,唱国歌的不只是当时在大会堂里的师生,而是全国十几亿人。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为祖国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马克思主义学院赖某深老师表示:“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就能知道今天中国的巨大发展是多么不容易。百多年前的中国,是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如今,我们出行便利、住房改善、城市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我每次回乡,总有七八十岁的老农民发自内心的对我说,这是他们一生中经历过的最好时期。他们朴素的话语,从侧面折射出今日中国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受阅部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一名外国学生惊讶地指着中国军人整齐划一的步伐问我‘这是真的吗?’”面对学生的疑问,在黑山孔子学院任中方老师的外国语学院教师明皓自豪地给予了肯定回答,他说:“通过外国学生的眼睛,我真正感觉到了祖国的强大。在孔院任教以来,已记不清多少次,有同学骄傲地向我描述他们看到的中国。港珠澳大桥、高铁、黑山南北高速、孔院中国日……犹如一张张名片,深深印在他们脑海里。”   与祖国发展进步同向同行   观看阅兵时,很多师生们发现,阅兵方阵和观礼人群中闪过了不少长理人的面孔。   交通学院2006级国防生白云卯在院校科研方队中接受检阅;曾任长理民兵连连长的土木学院2014级学生刘睿在文职人员方队中接受检阅;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我校客座教授林鸣在科研方阵中向大家挥手示意……这些镜头让收看直播的师生们纷纷起立鼓掌。   更有细心的师生发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唯一官方活动标识,便是艺术学院1980级校友刘波和他的团队设计完成。“能有这样的学长,我感到非常自豪,”文法学院陈昊同学表示,“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以己之力,报效国家,与祖国的发展进步同向同行。”   “我们有很多长理校友接受邀请函到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看阅兵式,我很羡慕他们能亲眼见证,因为中国的阅兵是全世界最整齐最有气势的阅兵。”民兵连队员周培澜同学在观看阅兵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是因为对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而加入民兵连,严格要求自己。他深情地说:“我希望自己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久以后都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眼含热泪看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令我心潮澎湃。”团委副书记文丽丽表示:“从满目疮痍到繁荣昌盛,由筚路蓝缕到走向复兴,沉睡的东方巨人已经苏醒。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自觉把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扛在肩上。珍惜每一次与青年交心的时刻,把握每一次促进青年成长的契机,为青春刻上家国烙印、擦亮奋斗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我对伟大祖国的庄严承诺!”   用奋斗续写祖国美好明天   在这爱国热情高涨的金秋时节,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一位长理人,都在尽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艺术楼一楼展厅内,我校教师以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向祖国母亲献礼;交通学院组织100余名学员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土木学院组织“读红色经典,向祖国敬礼”主题读书会;国际学院用唱响红歌、国旗接力的方式祝福祖国;经管学院全体党员重温誓词,再塑党性,缅怀先烈;物电学院开设了连续七天的“微党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材料学院采用与祖国同框、三行情书比赛的形式传递对祖国的情感;研究生院以与国旗合影、诗赋祖国等活动向祖国告白;黑山大学孔子学院在首都波德戈里察、巴尔等地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活动,以剪纸、书法、筷子游戏等形式传播中国文化……在这些活动中,不少同学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土木学院邹民浩同学在读书分享会中表示:“爱国,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汽机学院党委书记邱国良表示:“国庆70周年阅兵式气势恢宏磅礴、场面壮观,体现了国威军威,各界群众游行队伍洋溢着欢乐喜庆、昂扬奋进的精气神,彰显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主题。作为普通的高校教师党员,我们要把自己融入到国家盛事之中,去分享祖国的荣光喜悦,不忘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70年来我国由站起来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到人力资源大国的成功跨越,专利申请总数连续八年领跑全球,这些成就让我们倍感振奋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能动学院祖丽胡玛尔·塔依尔同学表示:“即将走向教育行业的我,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也深知自己的责任。作为年轻一代,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用自己的奋斗为祖国续写更美好的明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省委主题教育办来校开展座谈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省委主题教育办来校开展座谈   本报讯(记者 喻玲)9月27日,湖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汤建军来我校召开知名学者、学生党员代表座谈会,省委主题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组长段林毅、副组长王鹰柏及指导组其他成员出席座谈会,会议由校党委书记付宏渊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一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杨荣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肖伏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王磊,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万球代表学校知名学者,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彭幸海、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倪砚如等10名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我校知名专家和学生党员代表分别就参与这次主题教育畅谈了体会,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意见。大家表示,主题教育的开展恰逢其时,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大家都对主题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将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立足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   郑健龙表示,不忘初心,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牢记使命,就是要担负好自己的责任。曹一家表示,要通过主题教育,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学校发展短板,瞄准问题找差距,更好地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激发长理人的奋斗热情。杨荣华、肖伏良、王磊、陈万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思政教育等方面谈了对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学生代表介绍了各自参加学院主题教育的情况,认为各学院深入开展的读书会、知识竞赛、主题党课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理论学习融入到了日常教育工作中,效果良好,表示通过学习更加明确了科学报国的初心和科技强国的使命。   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汤建军指出,长沙理工大学主题教育推进实,规定动作质量高,自选动作特色明,学校积极构建“1+4”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主题教育落实到了学生党员中,实现了全过程、全覆盖,经验值得推广。他强调,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坚持把握总要求,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坚持清单式管理,一体化推进,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段林毅表示,代表们的发言认识到位,政治站位高,思想认识上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了高度一致。他希望学校能继续聚焦主题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一定要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丰富学习方式,实现学习对象全覆盖,抓好处级干部的同时抓好学生党员的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一体化推进,通过主题教育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最后,付宏渊作了表态发言。他说,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将进一步落实省委主题教育办公室和指导组的意见,把主题教育工作做实做细。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把主题教育与学校立德树人、争创“百强”大学的目标相结合,全面检视并切实整改问题,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学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   本报讯(记者 喻玲)9月25日至27日,我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处级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班按照学校主题教育安排的学习内容和书目,将个人自学、集体学习、专题研讨、专家辅导多种学习形式结合。学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出席学习班开班仪式并领学,要求大家学习时要聚焦主题主线,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   25日,党委副书记邹宏如主持了读书班开班仪式和专家导学。他要求,要深刻领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搞好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精心办好读书班,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   26日,付宏渊参与读书班集中研讨。他强调,要将理论与自身初心使命结合起来,掌握好方式方法,将学与做相结合,把查和改贯通起来,切实把学习研讨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自觉行动。   读书班期间,湖南省社科院院长刘建武主讲了《习近平对湖南工作指示的解读》的专题讲座,长沙县委党校李阳岳、文家市纪念馆余小平先后主讲了《国歌的力量》《文家市的抉择》两堂微党课。   读书班分成12个小组开展学习研讨,参训人员结合各二级党组织和自身岗位职责就“如何学、怎样做”开展了深入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在真学真信中坚守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入脑入心中强化理论武装,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学思践悟中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在基层党支部层面落细落实主题教育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在基层党支部层面落细落实主题教育学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本报讯(通讯员 黄远发)10月8日,学校在云塘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全校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共252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班分为自主学习、专家辅导两部分。上午,各支部书记自学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和党中央、省委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下午,湖南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何隆德作《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辅导学习,学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齐路良以《抓实抓好主题教育,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为题对全校各党支部开展好主题教育进行了培训。   根据有关工作安排,学校要求各二级党组织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采取二级党组织书记上党课、支部书记集中交流、讨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对所在党组织的支部书记开展培训。本周起,将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党支部委员学习研讨班、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研讨班,开展学生党员主题教育“五个一”工作,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02版:综合

校领导看望离退休老同志、优秀及困难教职工

摘要:校领导看望离退休老同志、优秀及困难教职工   本报讯(本报整理)国庆前夕,学校组织看望慰问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及部分退休老同志代表,优秀教师、科研工作者、困难教职工71人。其中,在家校领导上门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16人。   9月30日,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在党委副书记邹宏如、党委委员方琼及有关单位负责人陪同下,专程赴长沙市融城医院看望慰问102岁的离休干部常禹纯。付宏渊亲自为常禹纯老人佩戴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纪念章”,代表学校党委、行政感谢常老为新中国的成立、学校的建设所作的贡献,并祝福老人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同日,校长曹一家在离退休中心、工会负责人陪同下,专程看望慰问97岁高龄的老教授郑仲皋,送上学校的祝福,并要求离退休工作部门认真做好为老同志的各项服务工作。曹一家还看望了纪念章获得者曾祥君教授,以及党外人士梁波等。   9月27日至30日期间,党委副书记邹宏如,副校长杨伟军、黄立宏、谈传生,纪委书记胡永乐,副校长蒋昌波分别走访慰问了老党员、老教授代表,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的党员干部家属,身患重病、因病致困的退休老同志代表等。

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莅临我校讲学

摘要: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莅临我校讲学   本报讯(通讯员 何小勇)近日,中国科学院两位院士先后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9月18日,中国纳米技术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逸泰在我校云塘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题为《固体无机化学的发展》的学术报告。来自材料、化学、能动、物电等学院的三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前,校长曹一家专门会见了钱逸泰院士,并作了相关学术交流。   22日,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在云塘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题为《全印刷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的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校长曹一家主持,材料学院三百余名师生出席聆听。时长一个半小时的学术报告及问答交流,年逾古稀的曹镛院士坚持站着宣讲,深深感染了在场师生。

枧杆山村村民用丰收告白祖国

摘要:枧杆山村村民用丰收告白祖国   本报讯(通讯员 彭怡峰 黄伟)9月28日,在新宁县水庙镇枧杆山村首届水稻收割节活动的现场,来自全村12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和县乡领导以及我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共300余人,用丰收的喜悦向祖国深情告白,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歌舞过后,村民们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比赛。在收割水稻比赛环节,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各队村民迅速挥舞手中的镰刀,用最原始的方式打稻谷。在抓鸭子趣味比赛中,“鸭稻共生”水稻田的鸭子被赶到一块封闭的水稻田里,村民下田抓鸭,在规定时间里抓到的鸭子可以被视为奖品免费带走。   今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枧杆山村引进了“鸭稻共生、酵素种养”技术和“糙米文化”,通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对全村的稻田土壤进行检测和改良,种植了100亩健康环保的高标准有机水稻和500亩绿色有机水稻,建立了集环保、种养、检测、酵素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独立的高标准产业系统,最终可实现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产业致富、健康致富、消费致富的良性循环。

我校获全国土木工程优秀创新实践成果一等奖

摘要:我校获全国土木工程优秀创新实践成果一等奖   本报讯(通讯员 刘津洋)9月27日,第十届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校选送的2项学生创新成果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这是目前我校在此项国家级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本次获奖项目为由交通学院土木工程(道路工程)专业武祎、肖蕾、郭家胜、袁韶文、曹韩硕同学完成的“自洁净发光路面材料及结构研究”项目(指导教师:高英力);交通学院土木工程(道路工程)专业郭家胜、邱梦萱、罗欣悦、章鑫辉、谭洲波同学完成的“快硬高强水泥毯——绿色高效路面修补材料”项目(指导教师:李九苏)。   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奖由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本次评选共有来自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25项创新成果入围终评决赛。

我校男子篮球队获省大学生篮球比赛(本科校园组)亚军

摘要:我校男子篮球队获省大学生篮球比赛(本科校园组)亚军   本报讯 (通讯员 何志敏)9月30日,由省教育厅主办、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承办、省大学生篮球协会协办的“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篮球比赛(本科校园组)”落幕。全省共有15所本科高校、近228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男子组共有12支参赛队伍,我校男子篮球队喜获亚军。

【主题教育守初心之育人环境】物电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

摘要:【主题教育守初心之育人环境】物电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   物电学院有4个本科专业,教职工不到90人,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曾在全校率先突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学生连续九年在全国电子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近五年,学院获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在Nature6Commun.,Phys.Rev.系列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毕业生考研率多次名列全校第一,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金奖……“这是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强,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强’‘三强’卓越人才的体现。”学院院长刘其城说。   构建培养卓越人才的课程体系   物电学院的专业总给人一副“高冷”姿态。“高”指课程难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都被称为难度最高的课程之一;“冷”则体现在学科冷门,纯理科学院,家长、学生、企业三方都热度不高。   “热度不高反映的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刘其城说,“要让物电学院的学生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应该从两方面下工夫,一是筑牢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无论是从创新人才还是研究生阶段的培养都不断验证,数学物理基础不牢固,创新思维的壁垒就很难被打破。二是提高实践能力,所有的学习效果都要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院人才培养也要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近年来,物电学院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纵向以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轴线,横向向专业契合的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等学科辐射、交叉融合。2010年,学院在全校率先开始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对信息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均开设3门物理课程(普通物理学、电动力学、理论物理导论)及46门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理论课程。工科类基础理论课总学时达40.5学分,所占总学分比例为24.1%。2012年,学院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实行“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信息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理工交融、资源共享、互为促进。   为了把课改抓紧落实,学院一直坚持“学术必须为教学服务”,副院长刘新海介绍,学院坚持把最优质的教师资源放在本科生教育上,最优秀的教师必须担任最重要的课程。肖伏良教授,是学校首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也一直承担《理论力学》教学;张振华二级教授,常年承担多个班级的《大学物理》;全院副教授以上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比例远高于讲师。   “为了抓课堂质量,学院也想了很多办法。”刘其城介绍,对新入职的老师,在第一年助教期间,全程听课的同时还要求全部都下到实验室,为学生答疑,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全体老师都要求手写备课,这个传统的办法,其实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融汇贯通讲授的知识,避免课堂上照本宣科,“各种现代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扩充视野,但要把内容讲的深入,还是要靠老师大量深入的积累和研究。”   2015年进校的白创博士,刚开始对学院“高压态势”抓课堂质量不能理解,“刚入校科研压力大,教学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又无法量化,觉得不值得。时间久了才认识到,自己的上课水平可以慢慢提升,但是学生上课的机会只有一次,基础没有打好,影响的可能是一生。”思维的转变必然带来结果的转变,为了把模拟集成电路原理、数字集成电路原理几门专业课上好,他主动要求为学生增加实践环节,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017年,白创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获得了二等奖。   课程建设实施得好,学生的优势也就显现了出来。近年来,学院考研率稳居学校前列,2017届毕业生考研报考率82.15%,上线率突破40%,录取率达到34.7%。数理基础扎实成为物电学生显著标签。2018年,学院三个毕业不到五年的学生组建的“纳威尔科技”迅速成为医药检测行业的技术新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核心成员曾小维说:“大学期间打下的坚实数理计算和分析能力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搭建培养卓越人才的试错基地   在理科楼三楼有几间教室被称为“不下课的课堂”,总是最早开门、最晚熄灯,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周末,教室里的人头攒动,各类电子创新基础培训、项目演示会、讨论会排满日程,每年寒暑假也被利用来开展电子实训,这就是物电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在这里,‘玩’是实验室的主题,根据自己的情况组队,可以进行电子作品模仿,可以自主选题,也可以改进创新,设备、元器件都由学院提供,只要提交简单的制作申请表给管理员,就可以开始自己脑洞大开的电子设计。”电信1503班的骆文磊同学是实验室的钉子户,除了上课,其他的时间大都泡在了实验室,从大一开始简单的元器件焊接,到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骆文磊玩出了名堂。   现在,基地像骆文磊这样的项目团队有80余支,参与人员覆盖大一到大四所有学生。与宽松的实验要求相对的是系统的培训,从“入门型”“学习型”“开发型”“研究型”培训内容从普及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到解决问题为导向逐级提升,基地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除了校内培训,学院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还形成了以“训赛结合”为特色的电路焊接大赛、元器件认知大赛、智能船模设计竞赛、“物电杯”电子设计创新竞赛等专业竞赛集群,尤其是“物电杯”电子设计创新竞赛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每届有2000余名学生参与。虽然为校级竞赛,在学科内却极具影响力,省内包括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在内的十余所高校每年都会派队参加。   此外,学院还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ALTERA公司、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子研究所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建立了校外专业实践基地17家,其中湖南省气象局、威胜集团2家为省级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与企业的专业实践基地集群对接,打通与企业的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基地日常训练题就以企业真实问题为题,学院从解决“材料中的物理问题和电子中的物理问题”为切入口,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的水平。   2015-2018年期间,学院培育的创新团队中,本科生获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励的学生有189人次,其中,国际级专业竞赛获奖1人次,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78人次。学院学生已成立了塞伯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纳威尔智能科技等4家公司。   建设引领卓越人才成长的师资队伍   学院党委书记唐立军认为,要培养卓越人才,首先要汇聚一批优秀教师。多年来,学院引培并举,通过特聘教授计划等,从海内外引进一批优秀学者,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所进修、访学和交流合作,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70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就有46人。2017年学院新聘9名创新创业导师,其中7名来自企业高管。学院打造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有了好的师资,还要让教师发挥引领学生成长的作用。学院出台了系列规定和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学院教职工绩效考核与岗位津贴分配方案中,明确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的成效与教师的年度业绩考核、岗位津贴挂钩,并把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或者公开发表论文作为教师岗位考评定档的硬性条件之一;对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辅导学生撰写高质量专业论文并发表的教师予以专门奖励。   学院在职称评审中,新进博士、评职称教师必须担任班主任,将班主任工作好坏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工作不合格,职称评审院内审核就无法通过。”学院副院长丁开合说。   在课堂教学、学术引导、专业竞赛、社会实践及创新研究等方面,学院还建立了完整的导师分类指导机制。老师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并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来将科研转化为教学。   优秀的师资队伍、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为青年学生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方向,激发了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科研项目训练,及个性化培养模式,学生筑牢了物理学专业的根基,为今后实现自主深度学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多维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张振华教授的研究生王鼎三年发表6篇SCI论文,连续5年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44篇,获得国家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记者 喻玲)

【主题教育守初心之立行立改】计财处:“争取一次为师生把事情办好”

摘要:【主题教育守初心之立行立改】计财处:“争取一次为师生把事情办好”   清静的环境、统一的淡蓝色工作制服,整齐的工作牌,温暖的微笑……国庆假后,不少师生发现,一办二楼财务报账室有了新面貌,过去来报账的师生从报账窗口排队到电梯口的“壮观景象”不见了,“现在来报账,看到工作人员手脚麻利、笑容可掬,报账流程也简洁便利,心情都好了不少。”一位前来报账的老师舒心地说。   这是我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计财处结合巡视整改要求和主题教育要求,为解决群众反映的“报账难”“支付慢”“无法批量代发”“报账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等问题,做出一系列务实攻坚解难题举措后带来的变化。   今年暑假,计财处针对部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滑坡,学习动力不足,岗位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和职业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涣散,得过且过心态严重等问题,以整顿财务人员工作作风,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能力为突破口,组织全体财务人员集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培训考核后,在新学期将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年轻骨干充实到了一线报账岗位。   为把主题教育做实做细,计财处下足了功夫。   为掌握工作人员工作状态,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开学初,计财处在核算科、科研科、出纳科安装摄像头,既加强对报账工作全过程实施监督,又方便随时调取录像资料;9月底,又为事业核算科、科研经费管理科、出纳科、工薪与收费科等四个直接面向报账的科室工作人员统一制作了工作服和工作胸牌,并要求她们一律挂牌上岗;在内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再增加“三个零容忍”措施:对“搭车报账”零容忍、对与报账人争吵零容忍、对代替直系亲属报账零容忍,违规者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这些变化,让我们财务工作者更加感受到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初心和使命不容懈怠。”财务处行政事业核算会计谢沐伶说。   变化不止于此。为减少报账环节,计财处还科学规划、调整科室职能。新学期开学,计财处取消资金结算中心,成立出纳科。出纳科工作人员由“板块化”向“条块化”管理转变,分组安排固定人员直接对接事业核算科与科研经费管理科,既优化工作流程,压实工作责任,又便于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及时纠错。   以升级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报账工作效率,可以说是计财处的最大变化。   9月上旬,计财处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使用“网上极简报销”服务,使业务处理更加智能化、信息高度共享化、监控实时主动化。通过“财务报销流程”视频演示、“智慧财务管理授权”音频教学、手把手现场教学及深入院系宣传讲解相结合,使老师们足不出户就能对自己所负责的经费项目进行查询、授权、填报、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科是计财处推行网上报账的先行者。科室刘力同志建立了“长理科研报账微信群”,将科室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报账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拉入群内,实时回答群里科研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群里常有老师因确认经费到账、收发系统使用等问题求助工作人员,往往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得到解决。工作人员还会将报账时粘贴平整、清晰、牢固的票据作为模板拍照发到群里,直观地指导老师们困惑许久的贴票方法问题。   目前这个群已经达到了500人,对科研政策与学校新的财经制度的解读与普及起到了及时便捷的效果。体育学院潘红玲教授在微信连点三个“赞”并留言:“下午3点多网上填报完毕,10分钟之内就收到审核通过信息,下班前就收到银行到账的信息提示,神速!这个网报效率真高,建议大家快快用起来。”9月24日下午,化学学院邹老师发微信说要查询一笔23日到账的科研经费,由于特殊原因,邹老师急需尽快确认该笔经费,而根据以往的流程,该经费需要经出纳科下达到预算科,预算科挂网后由项目负责人认领,预算科再根据科技部下达的认定单将经费下达到项目。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到五天,现在科研科在9月25日上午通过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就解决了邹老师的问题。   通过近一个月的试点,业务报账特别是科研经费报账的速度加快了许多,财务报账窗口以往拥挤嘈杂的现象成为历史。对支付失败的业务,平台通过手机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当事人,并协助快速查找失败原因以便尽早重新支付。   “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取一次为师生把事情办好。”计财处处长邹兴平说。(通讯员 何岸 记者 刘飘逸)

第03版:校园

【记者观察】见证这庄严时刻

摘要:【记者观察】见证这庄严时刻   要说最近几天大家聊天话题中提到最多的词,“阅兵”肯定是其中一个。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校师生自发组织收看大会盛况,见证这令人热血沸腾的庄严时刻。三军将士整齐的步调踏出了华夏的气节,也激发了长理师生的爱国热情。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35年前的10月1日,我校教师李士林还是军事院校的一名指挥员,他受邀赴京观礼、学习,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现场观看阅兵。   “当时站在我身边的人都是战斗英雄,其中不少人都是刚从前线下来。”站在观礼人群之中的李士林心潮澎湃,“能与战斗英雄一起,在视角开阔的观礼台近距离感受我军英姿,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描述。”   “我父亲是老八路,我的岳父也是个老八路,而且是受过党中央、中央军委表彰的老革命。我岳父身上腿上还有好几个弹孔,身上几个弹壳都还没取出来。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所以,当年的他虽未亲上战场,却用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在一同观礼的军官代表中,有几位还是他的学生。   李士林在部队呆了二三十年,可以说部队生涯就是他的前半生。“尽管已经退役许久,但我对军队还是充满感情,对军队发展与建设有很高的关注度。”   斗转星移,35年里李士林从部队退役转业,成为我校一名教师。今年,已退休的他在家观看70周年大阅兵。   10月1日一早,一向节约的李士林为了避免电视的收视不佳会漏掉一些场景的情况,同时打开家里的两台电视机,叫上家人一起等待阅兵的开始。   受父亲影响,李士林的儿子在骨血中也流淌着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他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这种红色基因也传承到了李士林的孙子身上。小孙子年纪虽不大,却能坐在电视机前看完全程,和李士林讨论感想,还对他35年前现场观看阅兵的事迹有着浓厚兴趣。   这次阅兵给李士林留下了不同于35年前的感受:   “这是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是向全世界昭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镜头记录难忘瞬间   10月1日清晨5点,学生记者张鑫宇就已经起床,正在最后一次检查相机、拾掇拍摄装备,这一天他和小伙伴们有重要的摄影任务。6点不到,他便出门赶往当天的首个任务地点———云塘校区图书馆前坪。   天刚蒙蒙亮,朝气蓬勃的同学们步履轻快地走在校园里通往升旗台的主干路上。   7点整,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透过镜头,张鑫宇看见师生们手握小红旗,脸上贴着红旗贴纸,目光整齐一致地注视着升起的国旗,他们齐声高唱的国歌声飘扬在校园上空。现场气氛庄严肃穆,有的师生热泪盈眶。   升旗仪式一结束,张鑫宇赶去校报编辑部,匆忙整理好第一阶段的照片素材后,他又直奔大会堂准备拍摄学校组织的拉红歌、集中观看阅兵的活动。   为了不错过重要瞬间,张鑫宇举着10多斤的相机在大会堂里四处穿梭,有时还需要保持长时间的半蹲姿势。   在他的镜头下,有兴奋地凑到一起举着小红旗自拍的同学,有汗水湿透衣服仍坚守岗位的民兵连队员,有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也有跟着家长一起来的小朋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大家在为祖国祝福。   拉歌环节时,张鑫宇被全场大合唱的氛围所感动,甚至一时之间忘了拍摄,半举着相机地跟着唱了起来。   “现场的气氛太燃了!在这种氛围里,我情不自禁就想加入进去。”虽然他忘了拍摄,但那一刻的画面已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跑完了一上午的拍摄任务后,张鑫宇感慨道:“图书馆前升旗大家庄严地注视着国旗升起,一起感叹祖国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大会堂中大家认真观看阅兵仪式,惊叹祖国实力的壮大,着实为自己生在中国感到自豪。”一张张特写、全景,都是他值得珍藏的回忆。   共同庆祝祖国生日   每年国庆,文法学院张月同学都会和家人在守在电视机前看国庆庆祝活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举办了一系列庆典活动,但是张月却不能在10月1日前赶回家。本以为要一个人在寝室看直播,她感觉不是很有仪式感。   没想到,学校组织留校学生参加10月1日参加升国旗、唱红歌、观看阅兵的活动。得知这个消息,张月立刻找班长报名参加。“这个活动,弥补了我的遗憾,还让我更迫不及待了。”   10月1日一大早,张月便赶到了图书馆前坪。7点整,国旗班的同学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师生们集体注目下精神抖擞地走向升旗台。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国旗缓缓升起。张月和身边的师生们一起抬头仰望,齐声合唱国歌。“唱国歌时我特 别 激动。虽然去不了天安门前看分列式,但是却感觉自己已经身处其中,眼眶也不自觉有点湿润。”   随后,张月和同学们一起到大礼堂参加唱红歌活动。当主持人问到是否有人愿意领唱时,张月和同学们都积极举手示意。尽管没能领唱,她也并不遗憾。红歌一首接着一首,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我爱你中国》,唱到高潮时,张月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全场师生一起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场面壮观。   阅兵直播开始后,15个徒步方队气势磅礴、整齐划一的亮相。镜头扫过一排排军人,一个个方阵。每个方队走过,张月都会激动地和同学们一起鼓掌喝彩,“国家治好了我的强迫症,看军人们走阅兵式太舒服了,有满满的安全感和骄傲。”张月说,“这是我二十年来最有意义的一个国庆节。” (学生记者 孟凡佳 邱巧怡 钟瑜)

【青年锐评】感动 自豪 自信

摘要:【青年锐评】感动 自豪 自信——国庆阅兵的三点感受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余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七十华诞。虽然没有机会到现场,但我还是跟学生一起全程观看了阅兵仪式直播。总体有三点感受:感动、自豪、自信。   感动于共和国功臣做出的伟大贡献。在阅兵之前,国家以最高规格举行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在阅兵现场看到了让人泪目的“致敬”方阵,在21辆礼宾车上,坐着老一辈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属代表,老一辈建设者和家属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老一辈军队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因为有他们,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因为有他们,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因为有他们,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有他们,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致敬先烈,就是宣告无论走得多远,都不会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自豪于祖国70年来的巨大成就。在此之前,我观看了俄罗斯提供的1949年国庆阅兵的彩色视频。   70年前的阅兵,武器没有国产,骡马和摩托是主流装备,参加阅兵的17架飞机还要飞两遍;70年后的阅兵,东风-41!巨浪-2!长剑-100!机械化、信息化已经武装到位,高空高速无人机首次露面,各型飞机160余架在天安门地区接受检阅,用行动告慰敬爱的周总理,“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这盛世,如您所愿!”在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自信于新时代中国未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此次阅兵,阅出了我们的光荣,阅出了我们的自信,更阅出了我们的责任。这是底气的自信、深沉的自信、是从历史必然选择的自信,更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在今天,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爱国主题的“思政课”。爱国,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本分,也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爱国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土木学院辅导员 李小军)

【云影之声】

摘要:【云影之声】   话题一:阅兵印象   历经七十载波澜壮阔的旅程,祖国迎来了七十华诞,壮丽的阅兵篇章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次阅兵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   经管学院辅导员何涛:毛泽东巨幅画像出来的时候最让我感动。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他带领党和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翻身做主人。现在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我们长理人定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法学院辅导员刘阳:当看见老兵们坚定地向着天安门敬礼时,我瞬间泪目。是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为我们国家争取时间和机会,使它能够康复、强大。我希望同学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提升对民族英雄的敬畏感,并且熟悉国家政策、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在社会变化和生活变化中感受祖国的强大与美好。   化学学院学生胡东妮:铁血男儿刚毅的脸庞,巾帼女兵矫健的身姿,先进的武器,完备的系统,腾飞的中华傲然展翅,傲视群雄!我认为最夺人目光的是闪着新时代自由创新光芒的民众游行,这洋溢着青春的夺目光彩让阅兵场更添亮色!   水利学院学生马鑫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兵方阵,她们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飒爽英姿五尺枪,她们在军营里放飞青春,实现梦想。两位领队程晓健、唐冰少将是新中国国庆阅兵史上首次出现的女将军。她们是真正的铿锵玫瑰,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外语学院学生吴泽萱:群众游行方阵中精彩亮相的各省彩车让我印象深刻。首善北京,奋进山西,江苏智造,潇湘今朝……它们都浓缩了每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精华元素和发展历程,也代表了每个省份对祖国深切的祝福。(学生记者 郭帅 陈雨薇 陈慧 王馨瑶)   话题二:假如我可以参加阅兵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每次国庆阅兵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都唤起了国人强烈的自豪感。假如你可以参加阅兵,你希望你以什么身份站在受检阅的队伍中呢?   土木学院学生廖鹏:我想以一名海军的身份参加阅兵,海军军装很英气,而且我对海洋有一种向往。现在国家领海争端例如钓鱼岛问题、南沙群岛问题等,都需要海军去解决,海军的使命越来越重要。就像电影《红海行动》所呈现的那样,海军被赋予了保护国家保护领海的光荣使命,这让我由衷敬佩。   交通学院学生杜智伟:我最想以医务兵的身份参加这重要的时刻。医务兵是军队中无数士兵的健康保障。背上药箱,他们奔赴救死扶伤的战场,扛起钢枪,他们投身实战化训练的战岗。他们既是白衣天使,又是铁血战士,既能治病救人,又能举枪射击,双重身份让他们承担了比别人更多的责任。   艺术学院学生孟訾龙:仍记得在2009年阅兵式上,首度登场的“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十分吸引我。目前我国空军装备位于世界前列,所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阅兵着实让我期待。如果我能驾驶着世界最先进的战鹰翱翔于共和国的天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检阅,那将会是一种多么大的荣耀啊!   文法学院学生梅姝婷:无论什么兵种,以女兵身份参加就已经足够了。一个“女”字,意味着纤弱和娇嫩;而一个“兵”字,却意味着粗犷和勇猛。有人曾这样赞美:女兵,把姑娘的温柔、美丽和战士的粗犷、威武集于一身。这就是我想以中国女兵身份参加阅兵的原因。大家都看到兵哥哥帅,可女兵也不差。   汽机学院学生邓蕾:在以往的阅兵仪式上,我总会震撼于整齐的军队和他们的制服所形成的一片片海洋。我从小就有一个飞行员的梦,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办法飞向蓝天,但我会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或许在未来,能够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记者 赵雪莹 郑珺丹 朱开琼)

第04版:副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选登】70年峥嵘岁月,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选登】70年峥嵘岁月,而今迈步从头越   时间的轮轴缓慢转动,不知不觉间,祖国来到了70岁这个全新的时间节点。70年来,中国历经重重艰险与磨难,如今再迎来新的征程。我亲爱的祖国,在你7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此满怀崇敬之心,传颂你70年来的传奇故事,以此向你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年轻时候的你常被祖辈们口口相传。那时候的你虽然弱小,但面对强大敌人的欺凌,你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反抗。在受到他国打压排挤时,你选择暂时低调隐忍,潜心发展,最终拥有令他国忌惮不已的核武器。任凭外界风吹雨打,你亦吟啸徐行,任凭诸多磨难加身,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朝气也绝不会被磨灭。正是凭借一身正气和勇气,你从过去饱受欺凌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这段传奇的故事,也会被我们中国青年一代代传颂下去。   历经风尘的洗涤,迎来的即是百花盛开。如今的你,已让世界见识到你的英姿。你拥有着凝视宇宙的天眼,聆听星辰的耳朵,跨越两岸三地的脊梁。你已不再受到其它大国的排挤,而是得到他们的郑重相待。你终于得到久违的和平与安宁,但并未就此满足。你殚精竭虑,日思夜想,向全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和“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将和平与发展的理念带给全世界。在你充满风采和智慧的描述中,一个爱好和平与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逐渐深入世界人民的心中。相信在你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将减少矛盾与纷争,拥抱和平与繁荣。   纵使未来可期,潜伏在你身旁的危机仍未完全消除。中美贸易战让我们明白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许多摩擦与争端,我们不能忽视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与偏见。作为大国公民,我们应当具备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既要以奋斗为青春底色,投身建设,也应走出国门,向全世界阐释中国精神,分享中国故事。在这条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并不是孤身一人,与我同行的,还有千千万万有志向、敢作为的青年们。他们之中,有远赴亚非各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中国的清华博士;有放弃百万年薪,毅然投身农村建设的耶鲁学子。我相信,我们青年凝聚力量与智慧,定能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我亲爱的祖国,我们已翻越千山万水,但我们还不能停下跋山涉水的脚步。面对如今这风云激荡而又充满机遇的世界新局势,我们当代青年当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姿态,不忘初心,凯歌前行,面向世界,矢志创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力求讲好中国故事。祖国,我们已准备好!

【岁月神偷】祖国,这70年

摘要:【岁月神偷】祖国,这70年 是谁,以气吞山河的气魄结束旧中国的无尽屈辱 是谁,用如椽大笔描绘出神州百年蓝图 是谁,以智慧之手拉开新时代的宏伟序幕 是谁,用博大的情怀在华夏洒下缕缕春风 是谁,用深邃的思维设计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啊,70年 从一穷二白到美丽中国 春风诞育出一个个崛起神话 蓝图兑现成奔跑而来的灿烂画卷 新的时代正演绎着一幕幕激情与速度 那条特色之路呵 指引民族快马加鞭奔达小康的程途 70年呵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誓将发展进行到底 昔日荒涂如今高楼林立 萧寂乡村蝶变成繁华都市 多少天堑架起长虹 天涯变成咫尺 量子卫星呼啸长空 书写科技传奇 航天事业华丽转身 展示国防实力 “一带一路”倡议彰显大国底气 啊,70年 纵横捭阖日月换了新天 波澜壮阔成就万千气象 风起云涌谱写恢宏华章 振衰起弊迎来历史性巨变 70年 世界依然是那个世界 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中国 看不够的锦绣山河万紫千红 数不尽的筚路蓝缕旧貌新容 唱不完的春天故事时代旋律 忘不了的领路人引领民族走向富强 文明的崭新时空 70年沧海一瞬 70年沐浴春风 中国昂昂然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世界竞相走进中国重新认识龙的传人 盛世中华璀璨芳华举世惊叹 辉煌成就伟大奇迹全球震撼 70年久经磨难的民族 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踏上“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 年轻的祖国风华正茂 她在复兴路上继续昂首阔步 抵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的中国梦想征途 注:作者系广东汕头市作家协会理事,汕头市现代人诗歌协会秘书长。1994年起开始发表文章,迄今超过60万字,作品散见于《羊城晚报》《当代写作》等全国多家报刊,在各类文学比赛中获奖50多次,诸多作品入选各种文集和丛书,一批散文、诗歌被多个电台采用播出。

【白首穷经】鲜衣怒马少年时

摘要:【白首穷经】鲜衣怒马少年时   九月,伴着南湘秋季的丝丝温柔,我们站在广袤的大地上仰望天空。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千。在那湘江边宽阔的步行街上向前看,水波荡漾,车水马龙,一步走一步看,看我们走过艰难曲折的历程,经过千锤百炼的锻造,走到了新时代。   新时代的我们,一如毛主席所说的那般,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怀揣着理想,坚定脚步,是认真做好当下事的新青年,并且始终坚信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   是的,青年人的使命与宿命向来密不可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少时我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书中,我们看得到国家伤痕累累的过去,也看得到人民拼搏奋斗出的成果。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与对现实的体会,我们更加明白身上肩负的责任。   读书与成才从来都是联系紧密的。对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无疑是现阶段最适合的一条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都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前辈尚且如此,作为后辈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读书从来都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说小是一个家庭的希冀,大则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每一位青年人都应认真汲取知识,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国家社会的新发展,注重自我的成长和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前人的忠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鲜衣怒马少年时,少年心中还要时刻装有“中国梦”。一个人只有心中有所想才能着手去实现心中梦。青春是一抹靓丽的色彩,我们要把握青春多做有意义的事。远离网络游戏走近古书经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社会公益活动担当志愿者……作为21世纪新青年,我们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给自己的后辈树立榜样,要不愧对自己的身份。   再翘首,航天事业的熊熊烈火不断燃烧,天空海洋陆地的精锐大军威震天下,响彻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国大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机勃勃。还有一带一路大发展,引领我们走在时代前列,更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   展望未来,我们这代青年俨然已是国家的新栋梁,正用智慧与汗水谱写未来的篇章。我们在神州大地种下希望的种子,用努力浇灌其长为参天大树,将一片清凉与一方翠绿,送给我们最爱的中国!岁月如此静谧,我们胸中激扬着万千情绪,我们认真的态度最引人注目。   回到此刻,朗朗乾坤,清澈无风,我们必定能够守得一片青云。蓝天之上群鸟徘徊,一展雄姿。恰同学少年,我们风华正茂,一往无前地向前奔跑!

【呵笔成诗】

摘要:【呵笔成诗】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作者:柯天希 (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天安门上彩旗扬。 农村按律分田地,城市依规建厂房。 抗美援朝传捷报,尊师重教谱新章。 卫星播放东方曲,壮丽神州意气昂。 (二) 中国人民富起来,卌年改革放光芒。 边防巩固江山秀,文化繁荣教育强。 科技创新增速快,金融发达理财忙。 和谐社会神州乐,奋斗初心永不忘。 国庆喜赋 作者:李文亮 (一) 巍巍长城万里长,堂堂华夏倍辉煌。 开来继往七十载,地覆天翻慨而慷。 改革开放旗高举,胜利全凭党指航。 "一带一路"创新序,历史揭开新篇章。 (二) 青史荣书七旬年,全球刮目国扬名。 路修西藏火车靓,旗舞三峡大坝横。 两弹一星惊环宇,飞天揽月震苍穹。 科学发展增国力,展望未来我称雄。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62882次访问,全刊已有634843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