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灵氧吧】摆脱“冲动消费”

   期次:第490期      查看:133   
  又是一年“双十一”,在一片沸腾的“买买买”后,今年的双十一的总成交额达到26848亿元。“剁手党”们戏称“以后咱也是参加过一个接近30008亿项目的人了!”然而“剁手”一时爽,转眼吃土忙。为了走出购物节剁手的怪圈,我们需要摆脱“冲动消费”。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冲动消费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我调节消费。自我调节消费是指个体改变自身反应以符合特定规则和标准,从而克制消费冲动并保持消费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心理行为过程。一个人拥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消费的能力,不代表他不产生任何冲动的非理性消费念头,只是他能更好地觉察非理性想法,让消费合乎规范和个人条件限制,更有效地提高消费中的幸福感。
  而如果自我调节失衡,后果将会很严重。自我调节失衡,往往导致两种购物行为:“冲动性购买”与“强迫性购买”。冲动性购买是指由于消费者购买冲动而产生的购买行为。强迫性购买是比冲动性购买更严重的问题。人们将一种习惯形成、无意识地用于发泄消极情绪的长期、重复性的购买行为,定义为“强迫性购买”。强迫性购买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短暂的快感和满足,但最终却可能引发对个人的损害,甚至更极端的后果。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无法控制购买行为,买了之后又自责后悔。
  而要摆脱冲动性购买与强迫性购买,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消费动机。当你发觉你的消费行为完全是为了宣泄、释放不良情绪,那么你可能要稍微警惕一些。尽管心理学家曾提出“零售疗法”——购物作为释放压力实现自我疗愈的办法,但它并不是心理治疗。如果不能从源头来解决负面情绪的成因,一味冲动购物可能反而会加剧不良情绪反应模式的循环。
  其次,我们可以准备合适的购物清单。购物清单是我们的理性消费标准,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消费,同时按照规划的购物清单消费还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对有抑郁情绪的消费者,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找回自我控制感的尝试。
  再者,我们应该冷静思考,避免在“糖衣炮弹”中沦陷,这样可以减少冲动性购买行为。最后,我们可以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重要的关系伙伴对人树立自我调节目标有激励和启发的作用,同时能对目标执行过程提供社会支持以促进目标执行。我们可以和朋友互相监督来达成目标。
  希望我们都能摆脱冲动消费的魔爪,做理智的消费者。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3479次访问,全刊已有640340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