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主题教育守初心之育人楷模】“永做教学路上的追梦人”

——记我校2019年度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土木学院杨美良老师
   期次:第490期      查看:56   

杨美良老师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做好老师的道路上奔跑追梦……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既愿意做一名观众,为学生的青春鼓掌,也愿意做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的未来领航。”这是在今年9月10日我校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土木学院杨美良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所说的话。“永做教学路上的追梦人”,是她对于自己职业的定义。而她在追梦的同时,也致力于帮助学生筑梦、逐梦、圆梦。从30年前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她的初心便没有变过——做一名好老师。

在课堂种下梦想的种子

  1989年,二十岁出头的杨美良刚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便回到家乡湖南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那时桥梁与结构专业的女生少之又少,但杨美良一直保持着对自己专业的浓厚兴趣,也将自己的这份兴趣延伸到了教育事业中,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专业课。每当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她就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决心——这不仅是自己的梦想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帮学生种下梦想的种子。
  “我经常问自己,今天我给予了学生什么?学生们收获了多少?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还是人格的启迪?”杨美良说。在每日不断的反思和进步中,她在三尺讲台上越站越有底气,她的课堂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30年来,杨美良一直保持着一个雷打不动的教学习惯——上课前提前15分钟到课堂。在这15分钟里,她有时会为学生释疑解惑,有时会和学生交流最近的学习情况,甚至有时就只是观察学生的课前状态,好以此为根据来调整自己接下来的课堂节奏。在这些年来数不清的15分钟里,杨美良拉近了和不少学生的距离,也更加了解了他们在专业学习中的强项和弱点。
  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多年的课堂经验,她总结出了一套“四步疑”教学法,即课前布置学生“自学归纳质疑”,收集到学生的疑问之后在课堂上“精讲综合释疑”,再引导学生“讨论深入排疑”,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大家“练习迁移解疑”。这样的“四步疑”教学,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锻炼了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学院17级道路卓越班的学习委员李福享听了杨美良一个月的课就深深喜欢上了她。“杨老师上课讲解得非常细致,而且会不停寻求大家的反馈,我们都很喜欢和杨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
  作为班级学委,李福享还收到了来自杨老师的一个特殊任务:向同学们征集课堂意见。李福享将收集到的意见汇总成表格交给杨老师,却听到她说:“不够,还不够。”她总希望能得到更多同学们的反馈,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产生更好的效果。

  近五年来,杨美良主讲了《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桥梁理论》等20门课。对每一门课程,她都投入了大量心血,融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生活案例,整合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力求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获。2009年,她主讲的《结构设计原理》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主要参与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课程群”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奖。

在工地延伸梦想的边界

  桥梁与结构工程的相关课程应用性都比较强,自然离不开扎实的科研和实践经验来作依托。在这方面,杨美良的劲头也丝毫不输给身强力壮的男老师们。
  她至今还记得自己主要负责的第一个大型项目——2003年澧潭高速公路白马垄大桥第三联设计。白马垄高架桥是湖南省第一座运用体外运力技术的桥梁,这项技术可以使桥梁以后的维修加固更为方便,但由于在省内是首次应用于新建桥梁,所以更需谨慎,不能出一丝一毫的问题。
  为了让项目顺利完成,杨美良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到达工作室开始工作,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每天超过14小时的工作成了家常便饭。经过一年多的辛苦研究,白马垄高架桥终于在2005年通车。而杨美良主持参与的“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也在2010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类似的成果还有很多。多年来,杨美良主持参与国自科、省(部)级项目和科技服务达到了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其中,她负责监控施工的汝郴高速公路文明特大桥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的项目经验,都被杨美良融入到了自己的课堂里;实践中运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热点研究,都是她讲课的好素材。做完长湘高速公路施工监控研究项目,杨美良就将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整理做成了PPT应用于教学,结合实例让同学们对高速公路的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她也将自己的课堂延伸到了工地上,为同学们提供更宽广的视野,描绘更远大的梦想边界。长湘高速施工监控时,她把2012级桥梁卓越班学生带入施工现场,让大家近距离观摩感受,并请相关桥梁的负责人为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她说:“我想让学生亲眼见到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在中国大地上带来如此之大的变化,让他们更加坚定对专业的认同、自信和热爱。”

用真心呵护梦想的成长

  杨美良爱笑,目光里总是带着亲切感。学生问她问题时,她也总是语气轻柔、优雅得体。因此在课后,经常有学生和同事称呼她为“杨姐姐”。
  2018级研究生袁以鑫就因为本科毕业设计和“杨姐姐”成为了好朋友。“那时杨姐姐每周一和周四给我们的毕业设计指导和答疑,六月份天气特别热,但是她从来没有缺过勤。”袁以鑫说,他的设计图纸前前后后一共交给杨老师检查了4次,每一次都得到了非常详尽和问题反馈和建设性意见。所以读研时,他毫不犹豫再次选择了杨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杨美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会让研一刚入学的学生先广泛阅读文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如果这些方向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空间,杨美良就会带着他们做研究——她注重每一位研究生的独立思考。
  她的研究生樊林杰对此感受最为深刻。作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他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些自卑和迷茫,“刚入学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有些封闭自己。”杨美良敏锐地察觉到了樊林杰的不自信,特意找他谈心聊天,耐心告诉他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引导他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可以说杨老师不仅帮我找到了研究方向,也帮我找到了人生方向。”樊林杰说。
  学生在专业上产生任何微小的兴趣,杨美良都会尽心尽力去对待,用自己的真心呵护他们的梦想茁壮成长。有学生想攻读博士,杨美良便帮助他筛选文献、联系相关专业的导师、指导他投递论文;有学生想学习一个结构设计专业软件但不知该从何下手,杨美良便给他列出相关书单,又从家里拎来一套三四斤重的书给他看……在这样用心的教导之下,她的学生中不乏优秀人才:有学生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还有学生留学日本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日本高校任教……有人曾调侃说:“如果你想要几小时的快乐,就去喝酒;如果你想要三个月的甜蜜,就去恋爱;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做个园丁。”不管这句话是真理还是谬论,对于杨美良来说,过去30年教书育人的园丁事业,确实就是她干过最具幸福感、最有成就的事。
  “我愿在教书育人的路上继续奔跑,用目光去赞许,用心灵去呵护,用敬业去从教,用奉献去树人,努力做一个让学校放心、学生满意的平凡教师。”这是杨美良对自己、对学生、对教师这份职业许下的庄重诺言。(学生记者 王芊 贺文静)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3474次访问,全刊已有640279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