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至爱亲情】老人的清晨时光

   期次:第552期   作者:文新学院 蒋欧阳   查看:135   


  早上6点半,天空是灰色的,像罩上了一层蒙蒙的白雾。
  奶奶今年90多了,头发灰中带着一丝黑,手和脸上的皮肤是泥土色,还有深深浅浅的沟壑。她背着一个暗紫色带黑色花纹的布包,包里装着一个满是划痕、表盘已经发黑的塑料闹钟,身边还跟着一个我。
  我们走到了村岔路口,车没来。奶奶从袋子里拿出满是褶皱的钱,数了数,一块、两块,“下车再给钱,上车时‘很众很众’的人。”然后她又慢慢地把钱放回袋子里。
  6点50,车还没来。奶奶拿出旧闹钟,指着上面显示的“6点40”说等会儿去集市要换了它。说着说着,她又说到了年轻时,过年米都没有,红薯丝饭都没有吃。每当她唠叨,都会回到当年挨饿的岁月。
  奶奶用黑色的手揩了揩眼泪。老人的眼泪也许不值钱。
  一辆蓝色的中巴车来了,奶奶叫我快跟上。车刚停好,她和几个姥姥一起先上去了,我最后。里面黑压压的,人已经充满了整个空间,车门口都站了三四个人。车上除了我之外没有年轻人,都是老奶奶和几个中年妇女。
  车上十分热闹。有几个姥姥看着我,奶奶说:“她要和我来赶闹子。”
  父亲要送奶奶到镇上来,她不愿意,嫌父亲起得太晚、买的东西不合心意,且寨外老人家少,没人和她玩,她还是喜欢自己坐车出来赶闹子。
  小时候我经常和奶奶来镇上。因为和父母一起来,有时候父亲不会让我买想要的东西。但奶奶就不同,不管我要什么都十分爽快地买给我。那时我只有五六岁,现在我已经十八了。
  镇上到了,才7点20,街上很多店门紧闭。
  奶奶在找一个叫“什么杨什么”的老药店。她在路边望了一会,对着一个小杂货店喃喃着没开门。从车上下来的其他姥姥知道后,笑着告诉她药店在另一边。
  我和奶奶从药店出来后,一个同村的姥姥走在我们前面,我们慢慢赶上和她一起走。
  我跟着奶奶们来到全是南杂店的商铺街。街道小小的,人不多,却比主道要热闹一些。我们在摊上点了三碗卷筒(一种类似凉皮的吃的),付钱时,我说我来付。那个姥姥本来已经准备好了钱,她有点不好意思,对我腼腆地笑了笑。奶奶很开心地对姥姥说:“让她付吧,她有钱。”
  7点45,我吃完卷筒一抬头,看到太阳洒下光,照在了远处的街道上。没开的店都开了,一两个音响在街道上喊着。
  我们走到南杂店,奶奶要买个手电筒,再换个闹钟。她不愿去大超市买东西,觉得里面大、找东西不方便。她把“大超市”叫成“大酒店”,还问旁边的姥姥去过“大酒店”吗。得到否定答案,奶奶更加坚定表示要在这里买。
  干练的女老板问奶奶要什么,可奶奶的土话老板听不懂,我赶紧说要一个闹钟。奶奶从包里拿出旧闹钟,用着夹着土话的官话说:“用这个换,(钱)少点。”她把闹钟递给老板,老板收下闹钟放到小板凳上。
  8点40,街上挑着簸箕买菜的人走了,街上来了一车一车卖水果的货车。
  “香蕉1块5一斤”“好甜好甜的柑子便宜卖”“果园鸡”……各种各样的喇叭声杂糅在一起,加上狗叫、摩托车声。
  我们又上了那辆蓝色中巴车,车声一响,镇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回到家时还不到9点,我家只开了个小门,父亲刚起床,笑着迎接我们回来,母亲还在睡觉,周围的一切也似乎才刚刚醒来。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而老人们的一天已经开始很久了。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088次访问,全刊已有640522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