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抓实“知-情-意-行”德育过程 构建励志教育闭环

——我校培育“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探索实践
   期次:第484期      查看:88   
  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又有三名大学生获此殊荣。从孝老爱亲的樊家文到执着强军梦的李新普、再到“向阳青年”邹勇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好“立目标、重关怀、树理想、强实践”四个德育环节,构建了励志人才教育培养的“知-情-意-行”育人闭环体系,“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连续7年不断线,展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彰显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园风尚。
  立目标,把勤奋学习作为进步的阶梯,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
  对于从高中题海中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变、明晰发展方向尤为重要。在认知上,深入开展“大学第一课”。“大学第一课”是学校坚持近十年由校领导主讲的新生入学教育品牌,围绕着“做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青年”,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湖湘文化、大学精神教育。同时各学院还通过“院长课堂”“走进实验室”“与企业面对面”等形式,进行专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客观、正确、全面理解大学生活,树立人生新的目标。2013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吴黎明,就是在大一入校时坚定了学好会计金融知识的目标,并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典型。在引导上,细致做好学业规划辅导。在开好“我的大学”主题班会的基础上,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或班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共同制定学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分学期设定成长目标,包括专业学习、课外阅读、讲座报告、养成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等。同时学校还实施了“无条件转专业”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种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私人订制”,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珍惜大学时光。
  重关怀,把乐观积极作为成长成才的优良品质,关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心照亮、用爱温暖,是学校“三全育人”的核心价值。专业老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心用情引导学生成长。抗癌6年去世前还在念叨未完成的工作、牵挂着学生论文的周骞老师,帮助学生解答数学难题比淘宝客服还敬业的“百群群主”谭艳祥老师等等,他们用言传身教诠释着对教育的纯粹、对学生的热爱,护佑着青年学生的成长。学工团队,守护成长的心灵。学生辅导员坚持与学生同吃、同住,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对于特殊困难学生,更是小心呵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长期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院也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成长辅导室,邀请学院受欢迎的专业老师和辅导员担任成长导师,让有困难的学生第一时间找到帮助,让有困惑的学生第一时间有处诉说,帮助学生形成了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守护青年成长的心灵。
  树理想,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激发学生坚定报国志向。
  学校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才培养的打底工程,着力培养学生励志报国的理想抱负、奋发图强的意志品格。大思政格局重构专业课堂。用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是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重点任务。思政理论课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学生读本》《“四个自信”与当代中国》等“三进”辅助教材;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汽机学院公开出版了全省第一本“课程思政”案例《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学校获评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思想引领融入人才培养。学校注重分群体、分类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连续开展了15年的“基础+主题”教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强调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底色”;“我与祖国同奋进”“让青春激扬在新时代”等主题团日活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覆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四级培养体系每年培养5500余名学生骨干,以点带面夯实教育基础。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大学生邹勇松就是在病床上写出“一种紧急救助方法”“共享打印机”等6项关系国计民生、造福社会的专利。
  强实践,把奉献自我作为不懈奋斗的人生品格,鼓励学生服务社会基层。
  注重实践、善于创新一直是学校育人的特色,“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多年来,学校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年寒暑假集中实践的参与人数高达12000余人,在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传承湖湘文化、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3次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评省级先进单位。从大处着眼,培育响应国家战略的志愿意识。学校始终把“家国情怀”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培育时代新人。2016年获奖者李新普抱着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当兵的理想,在大二学年听从祖国召唤,主动提出了去新疆服役的志愿,成为数万戍边维稳官兵中的一名大学生士兵,返校后,强军的梦想又激励着他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继续着他不懈奋斗的人生;2018年获奖者蒋玲琳是一名00后的扶贫先锋,在国家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她已经带领团队成员服役三年,立志成为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青年。从小处着手,营造互助友爱的校园环境。学校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爱心阳光的温暖,接受温馨的语言和耐心的教育,让爱心传递。在所有参选的学生身上,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感受爱、分享爱、传递爱”的力量。2013年获奖者朱明志被长沙市第一福利院授予“优秀义工”称号,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评为“一星级善行100志愿者”;2017年获奖者邹勇松更是毅然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2018年获奖者“蝶变女孩”肖宇虽然右手臂畸形无力,却向残缺发起挑战,传播着青春的坚强与自信;2018年获奖者郑汉在经历过学习生活低谷的重生后,开设“小课堂”,帮同学们答疑解惑。(校团委副书记文丽丽)

长沙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883次访问,全刊已有6400661次访问